廣東起重機檢測報告 無損檢測第三方檢測 金屬管檢測報告
儲罐焊縫(尤其是罐壁縱環縫、罐底邊緣板焊縫、接管與罐壁連接焊縫)是泄漏高發部位,需通過無損檢測排查表面及內部缺陷,常用方法包括磁粉檢測(MT)、超聲波檢測(UT)、射線檢測(RT),不同焊縫適配不同檢測方式。
罐壁焊縫探傷(縱縫 + 環縫)
罐壁承受內壓與液柱壓力,縱縫(垂直方向)和環縫(水平方向)需重點檢測。
磁粉檢測(MT):主要針對焊縫表面及近表面缺陷,覆蓋所有焊縫表面及兩側 20mm 熱影響區。檢測前需清理焊渣、飛濺,表面粗糙度≤Ra25μm,采用濕磁粉法(磁粉濃度 10-20g/L)配合磁軛探頭交叉磁化,重點排查裂紋(線性磁痕)、表面未熔合(條狀磁痕)、表面氣孔(點狀磁痕)。任何長度的表面裂紋均需標記返修,未熔合長度>10mm 需判定為不合格。
超聲波檢測(UT):針對焊縫內部缺陷,對縱縫 **** 掃查,環縫按比例抽檢(抽檢比例≥20%,且需覆蓋所有焊工焊接的焊縫)。采用縱波直探頭(檢測內部夾渣、未焊透)和斜探頭(檢測內部裂紋、層間未熔合),按 NB/T 標準執行,合格等級為 Ⅱ 級(無裂紋、未焊透,內部夾渣單個面積≤100mm2)。例如,罐壁厚度≥12mm 時,需用 K2.5 斜探頭掃查焊縫全厚度,確保無深層內部缺陷。
射線檢測(RT):作為 UT 的補充,用于縱縫、環縫的關鍵部位(如焊縫交叉點、返修部位),抽檢比例≥5%。通過 X 射線或 γ 射線成像,觀察底片上的缺陷影像,重點識別內部裂紋(黑色線性影像)、未焊透(連續黑色條狀影像)、密集氣孔(多個黑色圓點),合格等級為 Ⅱ 級,不允許存在任何裂紋和未焊透。
廣東起重機無損檢測

焊縫檢測是檢測金屬材料或部件內部的裂紋或缺陷。常用的檢測方法有:x光檢測、超聲波檢測、磁粉檢測、滲透檢測、渦流檢測、γ射線探傷等方法。物理探傷是在沒有化學反應的情況下進行的無損檢測。物理探傷是在沒有化學反應的情況下進行的無損檢測。便攜式超聲波焊縫缺陷檢測儀可快速、方便、無損傷、準確地檢測、定位、評估和診斷各種工件內部缺陷(裂縫、夾雜物、孔隙、未焊接、未熔化等)。用于實驗室和工程現場檢測。廣泛應用于焊縫檢測、工程機械制造焊縫質量評價、鋼冶金、鋼結構制造、船舶制造、石化設備制造等需要缺陷檢測和質量控制的行業。
起重機無損檢測報告

除常規探傷外,需針對儲罐運行中的典型風險(如應力腐蝕裂紋、分層缺陷)開展專項檢測,尤其是大型常壓儲罐(如原油儲罐、液化烴儲罐)。
1. 應力腐蝕裂紋檢測(SCC)
針對儲存腐蝕性介質(如含 H?S、Cl?的介質)的儲罐,罐壁、接管焊縫易產生應力腐蝕裂紋,需采用 “超聲波相控陣檢測(PAUT)” 或 “渦流檢測(ECT)”。
PAUT 檢測:對罐壁縱環縫、接管焊縫的熱影響區進行 **** 掃查,可直觀顯示裂紋的深度、長度(分辨率達 0.1mm),重點排查沿焊縫方向的橫向裂紋;
ECT 檢測:針對罐壁外表面(已做防腐層的部位),通過電磁感應排查表面及近表面的細微裂紋(寬度>0.05mm 即可檢出),適用于大面積快速篩查。
2. 罐壁分層缺陷檢測
針對采用軋制鋼板制作的罐壁,鋼板內部可能存在分層缺陷(軋制過程中形成),需采用 “超聲波檢測(UT)” 中的 “板波檢測”。
檢測范圍:罐壁每塊鋼板的四個角部及中心區域,板波可沿鋼板厚度方向傳播,若存在分層缺陷,會產生反射波;
判定標準:分層缺陷面積>0.1㎡或長度>1m 時,需評估對罐壁強度的影響,若分層位于焊縫附近(距離焊縫<100mm),需更換鋼板,防止焊接應力導致分層擴展。
3. 罐頂與支撐結構探傷
罐頂(如拱頂、浮頂)的焊縫、支撐件(如立柱、拉桿)需進行外觀檢查 + 磁粉檢測:
罐頂焊縫:采用 MT 檢測表面裂紋(尤其是浮頂儲罐的浮艙焊縫,易因密封不良進水導致腐蝕裂紋);
支撐立柱:檢查立柱與罐底、罐頂的連接焊縫(MT 檢測無表面裂紋),并測量立柱垂直度(偏差≤1/1000),防止立柱變形導致罐頂塌陷。